發表文章

【牧語珠璣】我的未來不是夢/文 亮 牧師

圖片
多年前,一首《我的未來不是夢》傳遍大街小巷,激勵許多人築夢、追夢並燃燒熱情、揮灑生命;只不過多年以後,許多人的夢依然還是夢,是遙不可及的幻夢。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夢想的破滅,人們對未來漸漸失去了盼望,今天尚且詭譎多變的難料,誰又能掌管明天呢? 我雖然不太懂得欣賞畫,但有時候倒蠻喜歡看作畫的過程。曾看過一段影片:一位畫家在畫紙上以近乎胡亂塗鴉的方式揮灑,感覺根本是雜亂無章地毀了那張畫布或畫紙,但隨著畫家繼續無厘頭地塗畫,漸漸地好像又現出了輪廓,就在畫家停筆下來,觀眾仍一頭霧水之際,畫家突然將畫作上下顛倒過來,一幅驚豔的圖像瞬間呈現眼前,實在令人讚嘆與佩服! 原來,一幅創作若沒有看到最後,甚至沒有站在對的角度觀賞是無法下結論的。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?若不是看到最後,不是以對的角度去欣賞,又有誰可以為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下結論呢? 再換個角度想想,若我們是畫家手中的那塊畫布呢?若畫布有自由意志,當畫家在身上胡亂塗鴉時就拒絕畫家的手,選擇逃離畫家的面,那麼畫布僅能停留在雜亂無章的唏噓中;若它願意降服在畫家的手中,即使在漫長的過程中看不出來任何美麗和價值(因為畫作最終的美麗與價值繫在畫家的心中、手中),當畫家完成作品的那一刻,所有混沌的過程都將轉化為價值與榮耀。 我們的生命正是上帝手中的畫布,唯有當我們甘心伏在上帝手中,任祂按著祂心中的旨意引導、改變、塑造,才能讓我們的生命展現出永恆的價值與榮耀,即使這過程是混沌的、醜陋的、痛苦的、甚至是令人沮喪的。 要讓自己人生的未來不是夢,關鍵在於你把生命交在怎樣的一位畫家手中。有些畫家說的比畫的好,但對他們來說,你我的生命只不過是一張普通的畫紙,若真畫壞了、搞砸了,換一張紙就罷了;也有一種畫家,畫壞了、搞砸了,就不負任何責任地拂袖離去。 相信我們都希望遇到一位畫家,是把我們的生命視為珍寶的,是用心雕琢的,是不容被任意破壞的,是盡心彩繪和修補我們生命的。一塊畫布的未來如何,或遭惡搞一場以致被丟棄,或受精心地熬煉以致被珍藏在美術館裡,取決於畫家而非畫布。那麼,你的生命現在是在怎樣的一位畫家手裡呢? 我的未來不是夢,不是因為我會唱、會做,會這個、會那個,畢竟現今的世代瞬息萬變,沒有人知道明天將會如何。若非將我們的生命交在一位能掌管明天的上帝手中,誰能對自己的未來有絕對的信心和盼望呢?即使是今天看似順遂、穩妥、甚至完美的人...

【牧語珠璣】信心的眼光/文 亮 牧師

圖片
多年前初到緬甸開始臘戌湖光教會的工作時,在當地看不到幾個穿球鞋的人,幾乎清一色都是穿著拖鞋或涼鞋。回來台北跟弟兄姊妹分享時,就有一位姊妹回應我:「太棒了!當地有很龐大的商機,因為他們都還沒有穿球鞋。」原來,不同的眼光可以從相同的環境中看到不同的結果,一個眼光是:緬甸沒有賣球鞋的需要,因為他們都不穿球鞋;另一個眼光是:緬甸有大好的球鞋市場,因為他們都沒有穿球鞋。若是你,你會選擇用哪一種眼光來看待呢? 人被問題所困,往往不是環境的問題,而是我們眼光的問題。健康、正向、積極的眼光使人即使在困境中,仍能走出一條新路來,這樣的眼光乃建立於對上帝絕對肯定的信心和活潑的盼望。當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,來到應許之地旁,十二支派窺探迦南的探子就有不同看環境的眼光。其中十人因為不相信上帝的應許和能力,就認為迦南雖好,但不僅不能得著,還會淪為迦南人的俎上肉;而迦勒與約書亞本著對神的信心和活潑的盼望,就看見迦南乃為流奶與蜜的美好產業。當掃羅王和以色列軍隊面對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時,看到的是不可對抗的強敵,但在大衛的眼裡,因著對萬軍之耶和華的信心,就看歌利亞不過如喪家之犬。同樣的迦南人、同樣的歌利亞,在不同的眼光下就會有不同的結局。 每一個環境都可以是上帝給你的機會和祝福,首要取決於你對上帝的信心和盼望,當年使徒保羅的眼光和信心就是如此。當人們認為沒有外邦人會接受福音的時候,保羅卻看見向外邦傳福音的大好機會──因為沒有人認識真神;當人們看見保羅的宣教工作處處受到逼迫、攔阻、攻擊,認為保羅失敗的時候,保羅卻說: 「我為基督的緣故,就以軟弱、凌辱、急難、逼迫、困苦為可喜樂的;因 我什麼時候軟弱,什麼時 候就剛強了。」(哥林多後書 12:10 ) 保羅認為,正因為困境、患難,反而更顯出耶穌基督的作為與能力,因此負面的環境反成上帝手中的工具: 「我們四面受敵,卻不被困住;心裡作難,卻不致失望;遭逼迫,卻不被丟棄;打倒了,卻不致死亡。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,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。」(哥林多後書 4:8-10 ) 無論是亞伯拉罕、摩西、約書亞、大衛、但以理、彼得、保羅、提摩太……,聖經中每個經歷神蹟、領受恩典、得著豐盛祝福的人都不是因為身處安逸順遂的環境,反而是在逼迫和患難中,因著對神絕對肯定的信心和眼光,得以在逆境中定睛仰望神,倚靠祂的大能大力,得著勝利和豐盛的恩典。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,就...

【牧語珠璣】誰能看見雨後的彩虹?/文 亮 牧師

圖片
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彩虹,特別是在雨後,看到彩虹掛在天上,總感覺很有盼望、很溫暖,通常彩虹出現的時候,也多是有陽光透出來的時候。相信大家都知道,之所以能看到彩虹──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七彩繽紛,是因為光的折射,所以,沒有光的黑夜又怎能看見彩虹的絢麗呢?那麼從另一個角度思想:若欲看見生命中的彩虹,是不是就需要得著生命的光?這讓我想起耶穌的話: 「我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,就不在黑暗裡走,必要得著生命的光。」(約翰福音 8:12 ) 當世界的光──耶穌,透進我們的生命,才能如彩虹般輝映出耶穌基督──這真光帶來的應許和盼望。 現實生活中並非每個人都能看見彩虹,乃需要「天時」、「地利」並加上「人的行動」,才能捕捉那頃刻的七彩絢麗;同樣地,生命中若想看見上帝所賜的彩虹,也需要「天時」、「地利」和「人的行動」,才能得著上帝應許豐盛的祝福。因此,如何在基督裡以「信而順服的心」、「殷勤不懈的手」、「剛強壯膽的靈」來回應上帝、等候上帝的時間和帶領,並以絕對肯定的信心面對所處的環境,是我們能否看見雨後彩虹(得著上帝應許)的關鍵。 一、信而順服的心 談到彩虹,總會想到「挪亞方舟」的事件。當時全地都落在罪惡的混沌中,所以上帝告訴挪亞要建造方舟,因祂要用洪水來審判全地。人們總是想問上帝:「為什麼要用洪水來毀滅和審判?上帝不是慈愛的嗎?」但人們卻很少問自己:「明明上帝預備了方舟(拯救的恩典),為什麼我們卻不願意進去呢?」 無論是挪亞時代或歷史上,那些只會質問、抱怨上帝的人都錯過了上帝的恩典和應許;而那些信而順服的人都抓住了上帝所預備的救恩,進入了上帝的國度。方舟不僅代表上帝的救恩,更提醒我們:總要信而順服上帝的話語和命令,才不致毀壞,反得恩典和祝福。 想像一下,挪亞難道不會懷疑上帝的指令?眼前風和日麗,世人終日沉溺於無盡的罪惡中,這時候告訴大家要世界末日了,豈不是危言聳聽的笑話?但挪亞之所以被上帝揀選、使用,成為劃時代的人物,是因著他信而順服的心。即使上帝的話語那麼荒誕、抽象、遙不可及,又是那麼難以理解和實踐,但挪亞仍選擇信而順服。上帝要挪亞造的方舟尺寸和樣式前所未見,遑論技術、人力、材料、經費在哪?然而,在耗費近百年的工期中,挪亞因著信而順服的心,堅守著這近乎不可能的任務。 不僅如此,方舟造好了,上帝還要挪亞安排眾多動物進方舟,他甚至要為船上所有的動物和家人預備足夠度...

【牧語珠璣】物以類聚?!/文 亮 牧師

圖片
有個母親責備孩子:「你簡直就是隻豬!」孩子不疾不徐地回答:「那妳就是豬的媽媽,也是一隻豬!」 類似的對話充斥在我們生活中──「你笨死了!」、「你很奇怪耶!」……各種貶抑、嘲諷、不雅的話語從我們的口中說出來,除了無法襯托自己的高貴外,試想若按著物以類聚的邏輯,自己是否也跟那些被我們貶抑、嘲諷的人一樣?特別其中很多是我們的家人、朋友或是生活中有密切交集的人。不要輕易地去貶抑或嘲諷身邊的人,反過來要思想:「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會吸引同樣的人靠近你。」從另一方面思想:「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會影響身邊的人成為跟你一樣的人。」那麼,你正對身邊的人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呢? 聖經記載,起初神創造天地的時候,不斷重複出現的一段語句就是:「神說:……事就這樣成了。……神看著是好的。」這顯示從神口裡所出的「話語」不僅有創造力,而且從神裡面所發出的一切都是美好的,才能使被造的萬物成為美好;然而撒但的話語中充斥著否定的內涵,就如牠引誘夏娃時說:「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?」魔鬼總是試圖否定上帝的話語和創造,並讓人跟著牠否定上帝的美善,因為牠裡面充滿的是惡的意念,就會發出惡的引導和結果。那麼,我們是要成為屬上帝的子民?還是要淪為撒但的嘍囉呢? 聖經告訴我們: 「 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!我的弟兄們,這是不應當的!泉源從一個眼裡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?我的弟兄們,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?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?鹹水裡也不能發出甜水來。」(雅各書 3:10-12 ) 總要竭力成為上帝的子民,透過在基督裡的更新,讓生命發出美善的影響力。要建立健康、正面、積極的態度並不是一、兩天可以成就,而是必須透過操練:從「觀念(我知道這個)」→「信念(我確信如此)」→「行動(我刻意去實踐)」→「習慣(我反射性地這樣想、這樣做)」→「生命(內化為我的生命,使我能去影響、教導、幫助別人成為這樣的人)」。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時間,需要付代價的操練,更需要透過耶穌基督的十字架,使我們有更新的生命和力量,也絕對需要真理的引導與聖靈的幫助,才能使我們從內在生命本質產生蛻變,進而發揮生命的影響力。 有人說建立一個習慣需要二十一天,但是「觀念」→「信念」→「行動」→「習慣」→「生命」的過程絕對不是僅僅二十一天就可以達成的,這也是為什麼耶穌帶領那群自幼成長在猶太教背景的人,塑造他們成為耶穌所要的門徒需要花上至少三年半...